上一篇主題 :: 下一篇主題 |
發表人 |
內容 |
脫支先

註冊時間: 2007-11-14 文章: 383 來自: 台灣
|
發表於: 星期三 一月 13, 2010 10:36 am 文章主題: |
|
|
台灣 野生蘭 -「 附生蘭 」之65:大莪白蘭 目錄 >> 地生蘭 ︱ 附生蘭
學名: Oberonia gigantea
台灣名: Toā-eng-lok-lân 大瓔珞蘭
英文名: Giant Oberonia
漢名: 大莪白蘭
花期:秋、冬季。
台灣特有種
大莪白蘭 零星分佈在台灣東部、東北及北部 300 - 800公尺 低海拔山區 原始闊葉林內 枝幹懸垂附生,族群稀少;喜歡潮濕、通風、半遮蔭的環境。
一般人印象中,Oberonia 莪白蘭屬 通常是小型蘭花,如 阿里山莪白蘭、二裂唇莪白蘭、台灣莪白蘭、細葉莪白蘭 等等 植株都在10公分以內,最長也不會超過12公分;大莪白蘭 則葉片寬厚,植株通常12-20公分,最長可到25公分左右,是莪白蘭屬當中的巨無霸;要辨認它不會特別困難,但因為族群非常稀少,且開花期在寒冷的冬季,一般人較少上山,因此在野外要發現它,或是有幸拍攝到開花照片並不容易。
大莪白蘭 花序可長到15-33公分,密生上百朵小花;花苞淡綠色,花朵橘色、淡黃綠或淡綠色,蒴果綠褐色,在花期中,垂直向下的花序依序開花結果,因此呈現多色並陳的模樣。
脫支先 在 星期日 八月 21, 2011 7:52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|
|
回頂端 |
|
 |
脫支先

註冊時間: 2007-11-14 文章: 383 來自: 台灣
|
發表於: 星期三 一月 13, 2010 10:38 am 文章主題: |
|
|

脫支先 在 星期日 八月 21, 2011 7:54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|
|
回頂端 |
|
 |
脫支先

註冊時間: 2007-11-14 文章: 383 來自: 台灣
|
發表於: 星期三 一月 13, 2010 10:40 am 文章主題: |
|
|
大莪白蘭 花序開花結果 的模樣。
大莪白蘭 近成熟的蒴果。

脫支先 在 星期日 八月 21, 2011 7:56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|
|
回頂端 |
|
 |
脫支先

註冊時間: 2007-11-14 文章: 383 來自: 台灣
|
發表於: 星期四 二月 18, 2010 1:23 pm 文章主題: |
|
|
台灣 野生蘭 -「 附生蘭 」之66:一葉羊耳蒜 目錄 >> 地生蘭 ︱ 附生蘭
學名: Liparis bootanensis
台灣名:Chit-hioh-iû°-hî°-lân
別名:一葉羊耳蘭、摺疊羊耳蒜
英文名: One-leaf Liparis
漢名: 一葉羊耳蒜
花期:冬季 至初春。
一葉羊耳蒜 普遍分佈在台灣全島 250 - 1000公尺 低海拔山區 原始林、次生林溪邊近地面低處樹幹、樹頭、岩壁附生;喜歡溫暖 潮濕、通風、半遮蔭的環境。
顧名思義,一葉羊耳蒜 叢生的卵圓形假球莖 頂部只生長一枚長橢圓葉片,末端銳尖形;它的幼葉經常有對摺的習性,所以又名摺疊羊耳蒜。花莖扁平有翼,從摺疊的新葉抽出,長度約與成熟的葉片相當或稍長些;花朵初開青綠色,數日後漸轉變為橘黃至橘褐色。
脫支先 在 星期日 八月 21, 2011 8:03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|
|
回頂端 |
|
 |
脫支先

註冊時間: 2007-11-14 文章: 383 來自: 台灣
|
發表於: 星期四 二月 18, 2010 1:24 pm 文章主題: |
|
|

脫支先 在 星期日 八月 21, 2011 8:04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|
|
回頂端 |
|
 |
edwardwang
註冊時間: 2010-02-21 文章: 5
|
發表於: 星期日 二月 28, 2010 10:52 am 文章主題: |
|
|
脫大,
請教那台灣蝴蝶蘭是出自哪一區?因為小弟也喜歡蘭花, 聽前輩說以前有恆春, 大武, 綠島三大產區, 這些族群外型也不盡相同, 可惜多數已消失, 如今已很難證實了! |
|
回頂端 |
|
 |
脫支先

註冊時間: 2007-11-14 文章: 383 來自: 台灣
|
發表於: 星期二 三月 02, 2010 2:29 am 文章主題: |
|
|
edwardwang 寫到: |
請教那台灣蝴蝶蘭是出自哪一區?因為小弟也喜歡蘭花, 聽前輩說以前有恆春, 大武, 綠島三大產區, 這些族群外型也不盡相同, 可惜多數已消失, 如今已很難證實了! |
台灣白花蝴蝶蘭 分佈在恆春半島 、台灣東部海岸山脈及 蘭嶼,綠島 則未曾發現過。 當年白花蝴蝶蘭遭大肆濫採時,海岸山脈 採集到的植株以台東大武為集散地,銷售到各地栽培者手上;外界有所不知,以為原生地是大武,其實是誤會一場。
各地原生植株及花型確實不盡相同,這是原生於恆春半島的個體。野外原生的蝴蝶蘭確實還有,但都在懸崖峭壁、人跡難至之處。 |
|
回頂端 |
|
 |
edwardwang
註冊時間: 2010-02-21 文章: 5
|
發表於: 星期三 三月 03, 2010 11:30 pm 文章主題: |
|
|
台灣白花蝴蝶蘭 分佈在恆春半島 、台灣東部海岸山脈及 蘭嶼,綠島 則未曾發現過。 當年白花蝴蝶蘭遭大肆濫採時,海岸山脈 採集到的植株以台東大武為集散地,銷售到各地栽培者手上;外界有所不知,以為原生地是大武,其實是誤會一場。
各地原生植株及花型確實不盡相同,這是原生於恆春半島的個體。野外原生的蝴蝶蘭確實還有,但都在懸崖峭壁、人跡難至之處。[/quote]
目前墾丁與雙流國家公園所復育的蝴蝶蘭聽說都不是原生種, 看起來像是一般所謂圓整的市場花, 這樣會不會對原生的蝴蝶蘭產生基因汙染?
台灣各產區的蝴蝶蘭可不可能復育成功?還是終究會走向滅亡?就像台灣雲豹一樣? |
|
回頂端 |
|
 |
脫支先

註冊時間: 2007-11-14 文章: 383 來自: 台灣
|
發表於: 星期三 三月 10, 2010 2:26 pm 文章主題: |
|
|
台灣 野生蘭 -「 附生蘭 」之06-2:白蝴蝶蘭 (不同個體) 目錄 >> 地生蘭 ︱ 附生蘭
生態資料請參考:06-1: Phalaenopsis aphrodite 白蝴蝶蘭
edwardwang 寫到: | 目前墾丁與雙流國家公園所復育的蝴蝶蘭聽說都不是原生種, 看起來像是一般所謂圓整的市場花, 這樣會不會對原生的蝴蝶蘭產生基因汙染?
台灣各產區的蝴蝶蘭可不可能復育成功?還是終究會走向滅亡?就像台灣雲豹一樣? |
這是另一株原生於恆春半島的個體,和 06-1 的品系正確性應該都沒問題。至於原生的 Phalaenopsis aphrodite 台灣阿婆 和市面上標榜的「台灣阿嬤」究竟有什麼差異,仔細觀察品味就可以看出來。
有關「原生種」的定義,這篇 今年的蘭嶼 討論得相當精彩,或可參考看看。
依比賽的審美標準創造出來 人工雜交的市場花,和真正野生蘭花 野性、飄逸的美終究不一樣。 edwardwang 大說得沒錯,未嚴格篩選正確品系的蝴蝶蘭「復育」到各山區,基因汙染問題未來會是另一場生態浩劫!
脫支先 在 星期四 八月 25, 2011 8:12 pm 作了第 3 次修改 |
|
回頂端 |
|
 |
脫支先

註冊時間: 2007-11-14 文章: 383 來自: 台灣
|
發表於: 星期三 三月 10, 2010 2:36 pm 文章主題: |
|
|

脫支先 在 星期四 八月 25, 2011 8:13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|
|
回頂端 |
|
 |
脫支先

註冊時間: 2007-11-14 文章: 383 來自: 台灣
|
發表於: 星期三 三月 10, 2010 2:38 pm 文章主題: |
|
|

脫支先 在 星期四 八月 25, 2011 8:15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|
|
回頂端 |
|
 |
edwardwang
註冊時間: 2010-02-21 文章: 5
|
發表於: 星期六 三月 13, 2010 8:29 pm 文章主題: |
|
|
脫大,
這品花瓣比較尖, 瘤狀體也比較狹長, 也很特殊.
不知台產的, 與菲律賓的差異在哪裡? |
|
回頂端 |
|
 |
脫支先

註冊時間: 2007-11-14 文章: 383 來自: 台灣
|
發表於: 星期二 三月 16, 2010 7:05 pm 文章主題: |
|
|
edwardwang 寫到: |
不知台產的, 與菲律賓的差異在哪裡? |
請參考 蝴蝶蘭網
> 原生種蝴蝶蘭
> P.aphrodite 及 P. aphrodite var. formosana (Phalaenopsis amabilis var. formosana )
台灣各原生地個體外型並非完全一致
光靠外表或許不容易分辨
目前已有研究單位正設法蒐集可靠的樣本
取得DNA資料
假以時日
或可找到答案 |
|
回頂端 |
|
 |
脫支先

註冊時間: 2007-11-14 文章: 383 來自: 台灣
|
發表於: 星期二 四月 27, 2010 9:15 am 文章主題: |
|
|
台灣 野生蘭 -「 附生蘭 」之67:蕉蘭 目錄 >> 地生蘭 ︱ 附生蘭
學名: Acampe rigida
台灣名:Pa-chio-lân 芭蕉蘭
別名: 芭蕉蘭、長葉假萬代蘭
英文名:Long-leaved Acampe
漢名:蕉蘭
花期:春季至夏季。花有香味。
蕉蘭 原生在台灣全島300-800公尺低海拔 山區 溪谷沿岸崖壁、土石邊坡或闊葉林 樹木枝幹攀爬附生,喜歡溼熱、日照充足的環境。
蕉蘭 廣泛分佈在東南亞洲熱帶地區,從喜馬拉雅山東部、印度、斯里蘭卡、越南,泰國、馬來西亞都有它的蹤跡;在台灣,蕉蘭在某些可望不可及的岩壁形成茂盛的優勢族群,以粗壯的根系相互纏繞,強悍的爬滿植被形成壯觀的群落,令人難以相信它竟然是野生蘭花的一員。
蕉蘭 莖、葉 植株外型有點像豹紋蘭,但比豹紋蘭 粗大壯碩,根系也更發達;雖然開花表現各異其趣,但兩者的花都有紅褐色斑紋,也都有香味。蒴果則截然不同,豹紋蘭 的果實稜線凸出呈翼狀,基部窄,末端稍粗呈紡錘型;蕉蘭 果實很像一串小芭蕉,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。

脫支先 在 星期四 八月 25, 2011 8:30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|
|
回頂端 |
|
 |
脫支先

註冊時間: 2007-11-14 文章: 383 來自: 台灣
|
發表於: 星期二 四月 27, 2010 9:17 am 文章主題: |
|
|

脫支先 在 星期四 八月 25, 2011 8:31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|
|
回頂端 |
|
 |
|